【原作】职场要读
在当今市场经济中,职场上竞争的人们都急于求成。成就从何来?首先你必为优秀者,脱颖才能成。如何做到呢?请读先秦儒学大师荀子的《劝学》,认真地思考,不失为有用之宝。人说,孔孟之道是理想之道,荀子是忠于实践之道。
读《劝学》,它教我们学无止境,就是要终身学习。荀子曰:君子学不可以已。即学习不能停止。学什么?关键先要学职场上的主业,其次才学生活兴趣,虽有歪打正着的,但甚为稀少,识时务者才为俊杰。再谋取:“青,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”,努力超越同行和老师。
学习要讲方法,要务实,要善于借外力助己成功。荀子曰:“善假于物”,既要借物:如登高才能望远,乘车才能千里,“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”,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高起点。又要借人,即善于结交高素质的朋友圈子,善于团结精英团队。荀子曰:“居必择乡,游必就士”。所谓: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。孔子讲益者三友:友直、友谅、友多闻。即正直、朗朗人格、宽容、见广识多、知识渊博的朋友是会给你信心、自信与经验,会使你走向成功;反之,损者三友:友便辟、友善柔与友便佞。即性暴躁、善迎逢、优柔寡断、心怀鬼胎谋私利的小人,会使你冲动、迷茫、后悔与被迷惑。
学习保持良好的习惯、成功的优势,善于“保任”,就要保持警惕、谨慎的心态,以免言行不当致祸害。“物类之起,必有所始”。“故言有招祸也,行有招辱也,君子慎其所立乎”。聪明人,应该知道说话的尺度,举止的分寸。荀子希望人们懂得这个因果道理,当祸或不如意事来临时,不怨天不忧人,用好心态来应对世态;希望渴望成功的人谨慎自己的言行。
“君子结于一”,就是学习要锲而不舍、心无旁骛,则金石定可雕也。“学业者,固学一之也”。荀子主张务实,不赞同天才论:“无冥冥之志者,无昭昭之明;无之事者,无赫赫之功”。就是不专心,目标不清楚,做事就不果断,最后不会成功。
学会踏实做事,不浮躁,不虚荣。“为善不积矣,安有不闻乎!”真正优秀的人,即使不再显眼,终究会被人发现。孔子有曰:“不患无位,患所以立。不患莫知已,求为可知也。”是说,不愁谋不到职位,只愁自己拿不出本事立在这个位置上;不应愁没人知,要愁自己有什么东西被人所知。求职时可以推销自己,到职时应该施展本领。不怕从底层做起。
学了要用,“为己之学”学用结合,在职场中要具有自己的“核心竞争力”的东西,有道是人无我有,人有我新。创新是时代的宠儿。
学习为人处世也甚为重要。知道一点,就炫耀,显得浮躁。所谓“不问而告谓之敖,问一告二谓之叨”。给人以不谦虚的感觉,职场上对己极为不利。
闭门而学,是最好途径吗?非也!“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,隆礼次之”。荀子认为,要拜高明的老师学习,从这位高明的老师身上,观察他的生活态度、做事方式,就可知道老师的学问是怎么来的,怎样读经典的。“隆礼”为次,就是追溯先王之道,求仁义之根本,就是从经典书上学来的可能是死的,是其次的,从良师转化而来的却是当世的。三人行必有我师,也说明了这个理:心虚请教或不耻下问,是职场取胜的法宝。
学了很多,就要真正懂得:什么是应该做的事,什么是不该做的事,那么就算是学有所成了,这是荀子判断学有成效的标准。荀子说:“问楛者,勿告也;告楛者,勿问也;说楛者,勿听也。”是说,有人问了粗劣而不和法理的事,不告诉他,不追问他,别人谈了,也不听。职场中与生活一样,也会遇到不讲理或好胜者,不与之争执,避其锋芒,因为这种是境界与认识都有局限的人。而“道至”的人是“礼恭”、“辞顺”、“色从”,就是内心充满恭敬、言辞和顺、谈话温和谦虚。否则,就是“故未可与言而言,谓之傲;可与言而不言,谓之隐;不观气色而言,谓瞽。”不该说的,不停地说了;该说的不说;不管对方是否喜欢听,却使劲地瞎说。这三种都是不成熟、没学好、没学通的表现。要不躁、不瞒、不盲目与人交往。荀子劝学教我们的是直面人生与社会的大道,而非小技。是所有将涉或在职场的人们必读之书,否则,未来一旦有挫,定会怨天、怨人,唯独不怨己,真叹为之哀也!
总之,在职场中,性格大于智力,心情强于头脑,理智胜于天资。
(原作于2009.2.28)
评论